【OSI/ISO】
1.物理层
为建立、维持与拆除数据链路实体之间二进制位流传输的物理连接,提供机械的、电气的、功能的、规程的特性。
在链路上透明的传输“位”。
2.数据链路层
如:PPP/SLIP、FDDI、IEEE 802.3、IEEE 802.5、HDLC。
将不可靠的物理传输信道变为无差错的、可靠的数据链路。
在链路上提供点到点的“帧”传输。
提供帧同步、链路管理、差错控制、流量控制(拥塞避免)等功能。
3.网络层
如:IP、ICMP、ARP、RARP。
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进行路由选择,为报文分组提供最佳通信路径。
提供拥塞控制、顺序控制、传送包等功能。
4.传输层
如:TCP、UDP。
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,以及多路复用、分流。
优化网络层提供的服务质量,包括检错、纠错、排序、保护等。
连接管理包括QoS、寻址、建立与释放连接、流量控制与缓冲。
5.会话层
负责建立通信进程的逻辑接口与物理接口之间的联系。
提供应用管理、系统管理等功能。
6.表示层
提供数据转换、压缩、加密等功能。
7.应用层
如:FTP、Telnet、SMTP、NFS、SNMP。
为本地系统的应用进程提供访问网络环境的手段。
【TCP/IP】
1.物理接口层:以太网帧
2.网际层:IP数据报
3.传输层:TCP数据段
4.应用层:应用程序
【2. 数据链路层协议】
* PPP
主要功能:IP地址的动态分配和管理,同步或异步的物理层通信,链路的配置、质量检测和纠错,多种配置参数选项的协商。
LCP:链路控制协议,用于建立、释放和测试数据链路,以及协商链路参数。
NCP:网络控制协议,用于协商网络层参数。
身份认证协议:用于通信双方确认链路标识。
使用CHAP安全认证协议,由被连接方发起三次握手挑战。
* HDLC
信息帧:编号帧,传输数据,具有完全的控制顺序。
控制帧:编号帧,实现监控功能,主要完成回答、请求传输、请求暂停等。
管理帧:无编号帧,提供链路的建立、拆除及其他附加功能,可以扩充主站和从站的链路控制功能。
流量控制方式:采用固定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。
当控制字段为8位长时,帧编号只有3位长,取值范围0~7。
发送器只有在收到肯定应答后才能向前移动窗口。
接收器成功收到一个帧后,就将其窗口向前移动一格,并返回肯定应答信号。
【3. 网络层协议】
* ICMP
差错报告报文:目的不可达、源点抑制、重定向(改变路由)、超时、参数问题。
询问报文:回送应答、回送请求、时间戳请求、时间戳应答。
* ARP:通过IP地址寻找MAC地址。
* 代理ARP:通过源主机的路由发送ARP请求。
* RARP:通过MAC地址寻找IP地址。
【4. 传输层协议】
* TCP
面向连接的协议,提供保证质量的传输。
连接时:由发起方使用三次握手。
释放时:采用四次握手。
URG:紧急指针字段有效。
ACK:确认号字段有效。
PSH:将尽快交付数据,而不必等待缓存区填满。
RST:表明TCP连接出现差错,必须释放后再连接。
SYN:表示连接请求或接受连接。
FIN:表示数据发送完毕,请求释放连接。
超时重传: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,就对该报文设置一个计时器。当计时器超时却还没有收到确认时,将重传该报文。
慢开始: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发送端的拥塞窗口值,当达到门限值时执行拥塞避免算法。
拥塞避免:出现传输超时则重新启动慢开始。
快重传:当发送端连续收到3个重复的ACK则表示有分组丢失,应立即重传丢失的报文,而不必等待接收方的响应。
* UDP
面向无连接的协议,不能保证传输质量。
【7. 应用层协议】
* Telnet:服务端端口为TCP 23
* FTP:服务端端口分别为TCP 21(控制)、TCP 20(数据传输)
* TFTP:服务端采用UDP临时端口。
* 电子邮件
SMTP(发送)TCP 25
POP3(接收)TCP 110
IMAP(接收)TCP 143
【传输指标】
光速:约30万公里/秒
铜缆:约23万公里/秒
光纤:约20万公里/秒
1000米同轴电缆时延:约5ns
卫星信道的时延:约270ms
【编码】
单极性码:正(负)电平=1,零电平=0。
极性码:负电平=1,正电平=0。
双极性码:正负电平依次变化=1,零电平=0。
不归零编码:翻转电平=1、不翻转=0。
归零编码:低>零=1、高>零=0。
曼侧斯特编码:低>高=1,高>低=0。
差分曼侧斯特编码:比特的开始无跳变=1、有跳变=0。
【调制】
ASK:幅移键控
FSK:频移键控
PSK:相移键控
振幅 频率 相同值的波形
ASK 变化 不变 相同
FSK 不变 变化 相同
PSK 不变 不变 相同
绝对PSK 不变 不变 相同
相对PSK 不变 不变 不同
【海明码】
纠正1位错误:2^X>=N+X+1(其中N为原信息长度)
【局域网标准】
* 快速以太网(100Mb):IEEE 802.3u
* 千兆以太网(1Gb):IEEE 802.3z、IEEE 802.3ab
802.3z帧突发:站点可以连续发送多帧。
* 万兆以太网(10Gb):IEEE 802.3ae
* 无线局域网:IEEE 802.11a、IEEE 802.11b、IEEE 802.11g、IEEE 802.11n
【无线局域网】
无线信号避免干扰的措施:频道的中心频率间隔不小于25MHz,因此只有1、6、11信道完全不会相互干扰。
IEEE 802.11ac采用256QAM调制、160MHz的RF带宽、8条MIMO空间流。
* 加密方式
WEP加密:WEP(有限对等保密)协议
WPA加密:WPA和WPA2
WPA-PSK、WPA2-PSK:WPA2加密协议采用的算法包括AES、TKIP
* AP类型
定向天线:针对主要角度、区域发射无线信号
球型全向天线:对各个方向发射无线信号
胖AP:不需要AC管理器,自身具有无线管理功能。
廋AP:需要AC管理器。
【广域网】
* 单核心广域网:由一台核心路由设备设备互连各局域网网络。
* 双核心广域网:由两台核心路由设备构成,并互连各局域网。
* 环形广域网:由三台以上核心路由设备构成路由环路,任意核心路由设备都和其他两台路由设备之间有连接。
* 半冗余广域网:由多台核心路由设备构成,并各自连接各局域网。任意核心路由设备存在至少两条以上链路至其他路由设备。
* 全冗余广域网:全冗余广域网是半冗余广域网的一种特例:在半冗余广域网中,所有核心路由设备之间都存在链路。
【公用网】
* ISDN/BISDN:利用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
B信道:64kb/s,传输数据。
D信道:16kb/s,传输控制信息。
ISDN-BRI:2B+D
ISDN-PRI:30B+D
* DDN:提供点到点的永久虚电
* SDH:基于光纤的同步数字传输网络
* X.25(公共数据网PDN):基于模拟系统的包交换数据网,提供永久虚电路和虚呼叫,通过缓冲区实现线路复用。
* 帧中继:基于分组(帧)交换的透明传输
* ATM(异步传输模式:以信元为基础的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。
【接入网】
* PSTN:公共交换电话网
* ISDN:利用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
B信道:64kb/s,传输数据。
D信道:16kb/s,传输控制信息。
ISDN-BRI:2B+D
ISDN-PRI:30B+D
* xDSL
类型 上行速率 下行速率 传输距离
ADSL(非对称) 640Kbps~1Mbps 1.544~9Mbps 3~5km
SDSL(对称) 1.544Mbps 2.4km
ISDN DSL 128Kbps 4.6~5.5km
HDSL(高比特率) 1.544Mbps/20.48Mbps 3.7~4.6km
VDSL(甚高比特) 1.5~2Mbps 13~5